→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74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6月编印

          

本期要目: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纪实

★习近平:领导干部读书“三要”

★干部读书也是讲政治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职教服务社会:“流动课堂车”活跃京郊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高职:就业率背后期待破茧化蝶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育人校企一家亲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京郊动态



延庆果农月接千条技术信息

京郊日报通讯员   姚佳  程凤娟

 


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收集果农手机号码,并编成杏组、桃组、苹果组等,利用农业信息机分组发布信息。截至目前,已发送各类农科信息8000余条,月均发送信息超过千条,通过短信技术指导帮果农增收致富。

农业信息机发送果品技术信息具有便捷、及时等特点,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果农只需查看手机短信,就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果树实用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果品销售行情等信息。香营乡新庄堡村果农辛建芬家种了5亩苹果和10亩仁用杏,因此手机号码被同时编在了苹果和杏两个组里。

以前由于果树知识少,辛建芬用同一种方法管理苹果树和杏树,导致苹果和杏产量、质量都不高。自从去年开始接收县果品服务中心分别发出的短信后,她按照信息上的提示,对苹果树和杏树进行了分别管理,剪枝、打药、施肥等都分开进行,一年下来,果品质量和产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如今,5亩苹果树一年给她带来近3万元收入,杏树收入也大大超出往年。辛建芬说:“手机已成了我的掌中宝典,今年我还要按照信息里教的,给苹果套上袋,争取多收入几千元!”

2009年5月25日《京郊日报》


 

房山电子商务服务中小企业

京郊日报记者   马楠  

 


64日,由房山区政府、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房山区电子商务惠及企业工程启动。今后,加入该工程的全区307家中小企业,通过手机上网或登录中国连线网站,就可发布产品供求贸易信息,将企业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此举可扩大产品销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推中小企业逆势而上。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成本增加、资金断链、市场需求下降等不利因素给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困难。为此,该区决定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重要突破口。

此项工程将中国连线公司纳入了政府战略合作伙伴,该公司投资800万元负责具体运作和服务,在提供网上商务活动的同时,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大巡诊、快速融资、信用保险、资信认证等一系列的网下服务;同时向参与此工程的307家中小企业赠送财产保险和员工福利保障保险,帮助企业制作信息指南,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电子商务大学应用培训。

  2009年6月5日《京郊日报》


 

 

密云农民开网店“网”来名和利

京郊日报记者  马楠   通讯员  孙溢苹 任凤芝

 


日前,密云县石城镇西湾子村淑凤自产自销合作社社长李淑凤,打开电脑,进入专为该合作社设计的“网络商店”,轻轻敲打键盘,价值1万元的200余箱柴鸡蛋顺利成交。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不再是农民家中的奢侈品,不仅逐渐走进郊区百姓生活,还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如何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路?如何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密云县一些爱琢磨的农民开始尝试着在网上寻找致富商机,李淑凤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45岁的农家女李淑凤,担任淑凤自产自销合作社社长已有4个年头,但与网络结缘,开设“网店”始于去年。她得知县邮政局、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民搭建网络销售平台这一消息后,立马利用县邮政局的“邮政礼仪网”为自己的合作社开设了“网上商店”,主营以柴鸡蛋、小杂粮、杏核油等为主的农产品。很快,网络订单纷至沓来。今年以来,李淑凤通过网店销售农产品高档礼盒1000余件,收入近3万元。此外,李淑凤还把自家的农产品挂在几家知名的农产品销售网上,并通过“QQ”聊天的形式,与网友和客户探讨安全绿色农产品问题,推介自家产品。谈起开网店的好处,李淑凤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经常开车到市里和其它区县跑市场,最多时候一天跑400多公里的路,费力还费钱!有了网络商店,我几乎不再出去跑市场了,只需坐在家里,打打字,等订货电话就‘OK’了!”

据悉,眼下该县将网络作为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专业合作社已达20余家,涉及农民近1000户,网络商店为密云农民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让农民们出了名。打开百度、中国供应品网等网站的网页,该县农民经营的“密乡园”系列农产品点击率一直排在前列。作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点销售站之一,“密乡园”今年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陆续把自家生产的柴鸡蛋的销售信息发布在一些访问量较大的网站上,不久他们就接到100箱柴鸡蛋的订单。掘得网络销售“第一桶金”后,他们陆续将所有农产品销售信息都挂在网上,目前仅网上销售额已超过20万元。

2009年5月20日《京郊日报》


 

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区揭牌

京郊日报通讯员   刘雪梅

 


612日,中国科学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区揭牌。该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心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及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10个重大项目率先入驻,标志着怀柔的科教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据科教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先期入驻的10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包括教育基地、科研与转化基地、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基础与前沿科学基地)三部分。入园项目将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国家中长期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为主。建成后,园区将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体制与新机制,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园区总面积近6000亩。其中,教育基地即中科院研究生院,将容纳1.3万余名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学者在此学习、工作和生活,形成高科技人才集聚区,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科研与转化基地占地4800亩,拟引进60家以中科院为主的各类科研单位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和中试生产线,作为科技研发产业的技术源,将产生强大的孵化和聚集效应;基础与前沿科学基地将建设多学科交叉、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研究中心,为多学科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形成的发源地和推进前沿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中心。

2009年6月13日《京郊日报》


 

教育

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

——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陈金明

    


最近,读了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的学术专著《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让一直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未来走向而心忧的我有了一种释怀的感觉。

素质教育目前已经在各个大学普遍推广,最为普遍的实践形式是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通识教育并不等于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仍缺乏重大突破,多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深化。如何破解素质教育这一难题?《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书,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成功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阐明了素质、素质教育的定义与特征、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它还对“成功”进行了重新解读,创造性地提出“成功”与“素质”嫁接,以“成功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学校以提升学生的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这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也体现了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解决了素质教育实现“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问题。

二、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明确化具体化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而且对成功素质的结构给出了清晰而系统的界定。这一探索将素质教育的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了。赵先生对成功素质结构的分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是按照两分法,成功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二是按照五分法,成功素质包括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这五大体系。这样清晰而具体的目标,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易于理解和把握并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书还根据教育需教人“成人、成才、成功”的要求,将大学生的最终成功定位为教育的终极任务,并且将大学生的成功分为依次递进的四种,即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反观我国现在的一些高校,依然沿袭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就显得有些缺乏时代性。这些年来,国家反复提倡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赵先生著作中提出的培养学生“五大体系”的素质因子,不仅包括了创新精神等品质素质和实践能力等能力素质,还包括了知识和方法等素质。

三、把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或人文素质教育都是在不改变原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补充形式教育,它是一种“嵌入式”教育,并没有和专业教育完全融合。而且通识教育主要存在于本科教育的前半阶段,和专业教育造成了明显的分界线,成为与之相割裂的教育。大学素质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就不仅要解决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即全面改造专业教育,而且要整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强调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两大系统的教育,且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同步推进,即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该书又对两大系统的教育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安排,使之同时进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从而有效保证了两大系统教育的实施。这两大系统的教育对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造,不仅解决了传统专业教育分科过于精细和知识面狭窄等弊端,而且是对大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的新探索。同时,《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张的成功素质“五大体系”是对现有教育的一大变革,即在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里又分别贯彻实施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等五大体系的教育。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人文与科学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的教育,实则是关于观念、品格和知识的教育,这是包含在成功素质教育的“五大体系”之中的,而且是核心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大体系”的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对素质的全面培养,有效打通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隔阂。

四、实施素质学分制和素质测评体系

目前的素质教育评价中,存在评价体系缺失或者有评价却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使得素质教育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推进,以至高校“考级、考研、考证”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则明确提出并实施了素质学分制和素质测评体系,这是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中心环节,是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其目的的关键,也是破解素质教育评价难题的有益尝试。它弥补了大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方面的缺憾,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一开创性的措施是对高校测评体系的重大变革。所谓素质学分制,是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用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学生评价和学籍管理制度。与素质学分制相对应的是素质测评体系,它变革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以学生课业成绩或文化知识为测评内容的测评模式。素质测评不是为了甄别和排名,而是为了让学生打好素质基础,弥补素质缺陷,发挥优势素质,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

五、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之所以能够做到全校师生上下齐心,高度认同并在实践中积极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因为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该校还独立设置了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建设了一支专职化加专家化的成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尤其是在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之外的素质导师、素质拓展师、素质测评师队伍的建设,更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体现了领导者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心。《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所推介的成功素质教育实践模式,难能可贵,值得借鉴。

作为一本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专著,《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必然会有某些不足,但其在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推动大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道路上必将留下自己的足迹,可喜可贺。

2009年6月7日《光明日报》)


 

北京高校与“常青藤”结盟

北京日报记者  刘昊

    


“常青藤盟校”是由美国的8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大学联合会。这8所大学都是美国的知名高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科学家、政界要人及商贾巨子。在美国乃至全球,“常青藤盟校”都被视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这8所大学全部坐落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该地区是著名的高校聚集地,拥有200多所高校。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今年起,这些全球知名的美国“常青藤盟校”将与北京高校“结盟”。昨日在第六届北京教博会上,市教委与美国新英格兰六州高教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使北京高校与该地区包括“常青藤盟校”在内的200多所美国高校成为“盟校”。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属高校每年赴美交换学习的规模一般在千人左右。伴随着今年市教委与该地区高教委员会展开合作,所有北京高校特别是市属市管院校的大学生赴美交换学习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根据合作协议,200多所新英格兰地区的美国高校不仅将和北京高校互派“交换生”,还将互派教师。此外,北京高校还将担负起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推广汉语的重任,增派汉语教师,为该地区高校开设汉语课程、建设孔子学院提供支持。

615日,市教委还与德国柏林州政府签署协议,德国将帮助北京培养“双师型”高职教师。今年起,北京市高职教师将到德国知名企业中“留学”,增加教学能力。按照市教委的计划,北京市高职学校学生也将在不久之后大规模赴德留学。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与美、德两国的合作,不仅是为了增加北京学生的留学机会,同时也是希望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近年来,到北京留学的海外学生越来越多,仅去年就达到6.6万人次。去年年末开始的金融危机使今年来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规模有所下降,但主要是短期自费进修汉语的学生有所减少,学历生并未受到影响。

为吸引海外留学生,今年由市政府出资给予外国留学生的“政府奖学金”将达到45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000万元左右。此外,本市今后将建设若干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学科优势的专业,吸引更多的外国学历留学生到北京留学,提高北京高校留学生中学历学生的比例。

2009年6月16日《北京日报》


 

浙江工商大学听证制度让师生心服心动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国利

    


“请问,现在学校正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大量聘请外界名家上课,分配时是否考虑过给这部分教职工预留办公用房?”“请问……”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听证大厅迎来了成立以后的第一批客人,学校首次听证大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校各管理部门、学院的负责人就学校新近起草的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纷纷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为规范管理,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意见,去年12月,浙江工商大学专门制定了《浙江工商大学听证制度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学校的三类事项必须经过听证:第一类事项是规范性文件听证,制定有关师生员工权益的重要规范性文件;第二类事项是不利处分听证,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学校拟对其作出留用察看及以上或留校察看及以上的处分决定;第三类事项是其他听证,学校会议决定听证的事项。

根据规定,浙江工商大学专门设立了听证大厅和听证委员会。听证委员会由校领导、管理部门代表、教师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组成,每届任期两年,由学校聘任;听证委员会负责受理听证申请,组织听证工作,形成听证纪要;听证事项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会纪要》,充分考虑听证意见,形成《听证意见处理报告》,说明采纳的情况与不采纳的理由;校园网上专设“听证信息”栏目,以公布学校听证制度以及听证信息。为了保证听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办法还明确规定,校听证委员会收到有关部门报送的听证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安排听证。

据浙江工商大学校长胡建淼教授介绍,听证制度的建设,是浙江工商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化,学校专门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依法治校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情况;设立法律事务室,由专兼职法律专业人员组成,作为学校处理日常法律事务的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支持和帮助。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晓卫认为,通过听证会让违纪学生有一个申辩的机会,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此举还可有效改变“学生违纪违规由校方单方面处罚、学生不服申诉无门”的被动教育格局,形成令学生“心服、心动”的良性循环教育格局。金融学院学生杨小蒙说,举行听证会能很好地将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这种做法能使处分公开化、透明化,也能给学生一个陈述和辩解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听证会的过程成为接受道德、法制教育的过程。

2009年6月17日《中国教育报》


 

领导干部与读书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纪实

新华网记者   赵承   李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度过了富有意义的一天。

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

春雨绵绵,空气格外清新。下午3时许,温家宝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的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该馆出版的各种书籍摆满书架,显得恬静而雅致,墨香扑鼻。

温家宝边走边看,不时从书架上拿出感兴趣的书籍翻阅,像一个普通读者那样沉浸在浏览和阅读的乐趣中。当听到两个正在购书的女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时,温家宝对她们说,学史首先要读书,读书要有选择。

在商务印书馆主楼的过道墙上,挂着与该馆有着历史渊源的人物图片。温家宝来到馆史陈列室内,仔细观看图片、图书文献。这些资料记录了商务印书馆一百多年来的非凡历程。在听完该馆负责人的介绍后,温家宝说,今天来到商务印书馆,同辛勤耕耘的编辑们见面,感到非常高兴。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版社就是制造书籍的场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就在出版业,这就是造纸和活字印刷。如果没有出版业,文化就不能继承,科学探索就会中断,甚至历史记录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事业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温家宝接着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发达的出版业。古代的出版人给我们留下了八万卷典籍,举世罕见。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看望英语编辑室的编辑人员时,温家宝说,我们的出版社不仅要推动中华文明建设,而且要促进世界文明的传播。

在文津厅,温家宝与商务印书馆的作者、译者和编辑们围坐一起,像老朋友一样促膝而谈。这里有红学家冯其庸、法学家潘汉典、翻译家何兆武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出版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图书二十七万种,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新媒体、新介质、新技术快速发展。

温家宝对大家说,一个发达的出版业的重要标志是看出版物的质量。继承和发扬是文化的特性,而质量是出版的生命。要出版一部好的作品,首先作者要有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语言。其次还需要编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要多出那些能给人以文化熏陶、思想启迪和精神力量的书,出那些历经沧桑、光芒永不磨灭的书。一句话,就是要出好书。

听了总理的话,冯其庸先生说,我始终忘不了一位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每篇文章都要读完五遍以后再上交。其实,读就是让你改,这位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总理笑着接过话茬说,“你说得对,文章有时不读发现不了错误。”

总理要求作者和编者都要讲究质量的话引起在场学者的强烈共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蓝生说,后人从《康熙字典》中还发现了不下2万处错误。这个案例就告诫我们,必须战战兢兢、充满敬畏地编好词典,履行社会责任。

国家图书馆今年已经有100年的历史,馆藏文献达2697万册(件),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下午4时许,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他走进检索大厅,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并通过液晶显示屏“翻看”电子图书,体验虚拟阅读的乐趣。

在宽敞明亮的中文图书阅览室,许多人正伏案静读。温家宝到来的消息,在大厅里传了开来,大家起立,向总理致意。温家宝与读者们亲切地交流读书学习的体会。

走进古色古香的稽古厅,玻璃柜里甲骨文、活字印刷古籍、名家手稿等一系列馆藏珍品吸引了温家宝的目光。他还走进书库,观看了文津阁四库全书。

学术活动厅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正与一批年轻教师和学生读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总理到来了,学术活动厅里立刻热闹起来。温家宝放慢脚步,在一个座位上轻轻坐下。

大家热情地邀请总理谈一谈他的读书体会。温家宝站起来,走到前台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看到年轻人求知若渴的面庞,温家宝娓娓而谈:“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温家宝加重语气说,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国政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总理富有哲理的话语使大家深受启迪,报告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2009年4月24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4/24/content_11247064.htm )


 

习近平:领导干部读书“三要”

 


编者按:本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载5月18日《学习时报》,发表时有删节。

 


我讲三个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二是领导干部要读好书,三是领导干部要善读书。围绕这三个观点,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和同志们交流。

一、领导干部要爱读书

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列宁在1920年向共青团提出了学习的任务,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读书学习和知识素养对于成长为真正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还要看到,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周恩来同志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读书学习与加强世界观改造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现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读书学习。特别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也是这样。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职责、而且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问题,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来倡导、来坚持,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推动全党的学习建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任务,以更大的力度和更扎实的作风突出抓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带动全党的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十六大以来的六年半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形成制度,已总共学习56次,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

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领导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读书;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照书上的道理做会吃亏。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领导干部要读好书

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总起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现在,新书生产量很大,我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新书,加上存量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就一般情况而言,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

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主张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干部应当着重研究,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他曾经提出,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100个至200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今天,我们仍然应当这样提出和认识问题,并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党员干部指定了学习书目,要求大家系统深入地进行学习,目的是为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读马列、学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下一番真功夫。1939年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都在不同时期反复强调认真研读原著的重要性。我们要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原著,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基本理论与创新理论的相互关系,做到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同志曾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建议大家在学习原著的时候,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领导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有人测算,在人的知识库中,经常有用的知识只占其知识总量的30%左右。因此,领导干部加强现代知识的扩充和更新,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总体而言,领导干部应当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是与岗位调整相结合的,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往往要经过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因此,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动态的发展过程。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领导干部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自己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还应该学一些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特别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拥有众多信教群众的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十分重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和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民族、宗教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才有可能对民族、宗教问题认识得更深一些,理解得更透一些,把握得更准一些。领导活动本身也具有专业性,需要遵循一定的领导原则,掌握和运用相关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现在,一些年轻干部文化水平很高,但领导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尤其是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要注意加强现代社会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使自己的领导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三、领导干部要善读书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看,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关于善读书,我有三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当然,思考的基础是阅读。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现实中,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有的对学习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欠思考,忙碌于会议、活动、应酬。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第二,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领导干部加强知识的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很重要。一是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媒介就是实践。领导干部勇于实践,就要敢于面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探索新的实践领域,努力使自己主导的实践成为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实践,成为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践,成为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实践。同时,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从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二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增加工作实效。尤其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一些人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等考验而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放松了读书学习,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三,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一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二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甚至把相关书籍和背景材料找来对照读、比较读,彻底琢磨清楚。三要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2009年5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干部读书也是讲政治

裴智勇

    


□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是加强修养、增强本领的内在需要,也是与时俱进的政治要求

□群众从干部身上,看不到文化修养,看不到人格魅力,只看到专断的权力,就会失去对干部的信任

日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他谈到读书的目的、内容、方法,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主要问题。苦口婆心,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古今中外,执政者、领导者无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西方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朝的朱元璋幼时没有上学,马背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治天下就靠用心读书学习,并以此教育子孙后辈。清朝的曾国藩说,读书可以使人脱胎换骨。共产党人更是推崇读书。毛主席一生都爱读书,行军打战,手不释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至今激励青年学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是加强修养、增强本领的内在需要,也是与时俱进的政治要求。读书学习,是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和独立性。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不加强读书和学习,就难以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如果领导干部自己都不懂科学发展观,怎么去推广,去落实?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去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复杂矛盾,如果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不高,很可能失去话语权,陷入失语状态。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新知识、新领域层出不穷。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讲究科学性、专业化,党和政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矛盾。这无疑给领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难度。领导干部固然需要综合知识,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一些新领域、新行业,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很容易讲外行话,难以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当有群众埋怨“外行领导内行”、“瞎折腾”时,领导干部应当自省。作为党的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人非生而知之者。领导干部只要坚持多读书多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就能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读书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需要,还是一种境界。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应酬多,读书少,忙于迎来送往、莺歌燕舞,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由于平时读书学习少,有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处理问题,不会讲道理,一味使蛮力,结果不但不能化解矛盾,反而激化矛盾。在一些地方,群众反映,“当官的没官样”。群众从干部身上,看不到文化修养,看不到人格魅力,只看到专断的权力,就会失去对干部的信任。就个人修养而言,领导干部书卷气少,庸俗之气和浮躁之气就会增长。

还是习近平同志说得好——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愿读书学习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2009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


 

以服务地方经济规划学科建设

牡丹江师范学院   张德才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现代大学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大学是社会的引擎。如何把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大学直接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服务地方经济是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

高校学科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又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这样建设起来的学科才有根基和立足点,学科建设的成果才能直接应用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的人才才有就业市场、科技成果才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高校的学科建设只有与地方经济建设直接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才能确定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学科建设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学科建设的核心不外乎是人才培养、创新知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社会,可以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又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最终归宿。事实证明,凡是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其科技创新能力就越强,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就越高。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其超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除了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区位资源之外,当地的高等教育发展绝对是功不可没。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恰恰是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

地方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速度。无论是部属院校、或是省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需要地方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横向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就业市场等等,都受制于地方经济的投入。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其高校学科建设的水平较高;而在我国中西部如江西、河南、西藏、新疆、宁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缓慢,高校学科建设的水平自然较低。

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与方式

1、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学科建设最基本的职能之一。高校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建设特色学科,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高素质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科技型实用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所在地区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2、加强产学研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一是联合科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依托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优势,与地方生产经营部门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二是转化学科建设成果。学科建设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让给地方企业进入生产销售,也可以以科技股份的形式联合开拓市场,既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学科建设赢得了资金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三是创办科技公司。地方生产企业由于人才、技术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设立研发机构,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生存难以为继;而高校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往往因找不到“婆家”而待字闺中,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作为技术创新应用主体的地方企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纳能力,使得学科建设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构建技术的吸纳平台,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3、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也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要改变过去那种高校一家独立设置科技创新基地的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支柱产业或优势资源,按照统建、专管、共用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保能为从事前沿性、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高、大、精、深、新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比如联合设立市级、省部级甚至是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或培养基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等等。这样既可以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集聚与培养提供重要科研条件,也可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因此,高校学科建设要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观,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成为高校所在地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当然,高校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直接参与地方重大工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等。

高校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双方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当然,作为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的高校,在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要占主导地位,不能被动地跟随着市场走,必须遵循学科建设的自身发展规律,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

200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雷小生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总支书记   刘淑春

 


本世纪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一大批原有国家级重点中专及其他类型的成人高校通过重组、合并,纷纷改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跻身于高等职业学校的行列。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国家先后建立了128所职业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169所。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应用性科研对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对院校科学决策、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研促教,不断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科研素质

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指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创新意识、攻关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协作意识等。作为高职教师,要高度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学和科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始终站在行业、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使其教学始终反映职业技术的最新水平,增强其职业求新能力。

2.科研理论。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等,通过掌握基本理论来有效指导自己的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

3.学术道德。科学事业的发展,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术道德不断提升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也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规矩,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学术道德基础之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增强自律意识,严守学术诚信,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平,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

4.科研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组织科研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对提升教师科研素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正经历快速扩张的过程,多数院校只注重外延式发展或有形资产的整合,对于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教学与科研相长等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职业学校开展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在科研定位、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科研管理等方面重视不够,重视教学和生产实训,忽视科研现象较为普遍。

(三)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对教师科研素质培养缺乏规范有效指导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约36%的高职院校没有科研机构,也没有分管科研的领导。科研机构与科研管理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提高。虽然一部分高职院校有科研机构但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科研管理办法,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工作停留在统计员、信息员和一般事务处理的角色上,无法对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科研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薄弱,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即可,科研工作一方面不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可望不可及。特别是新升格不久的高职学院,有65%以上的教师对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对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部分教师虽然萌发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普遍热情不够。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搞科研,认为科研费时、耗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不大。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是到了评职称、申报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才意识到需要科研成果作为学术支撑。

(五)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薄弱

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薄弱是有目共睹的,其科研成果与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极为不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自2003年起,对全国高等学校在14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进行统计排序,迄今为止,已经完成7篇统计分析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的实力与开展情况。一些高等院校把统计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该项统计中,2008年全国1169所普通高职院校中,发文院校为124所,仅占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总数的10.61%。124所普通高职院校在14家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62篇,占被统计论文的8.11%。这两个比例值得我们深思,单从发表教育科研论文的数量来看,高职院校的科研明显滞后。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不断延伸有待于进一步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由于长时间处在专科和中专的教育环境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掌握新专业知识理论方面相对滞后,科研方面的工作接触较少,学校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没有明确的要求,科研导向不明确,院校没有形成基本的科研氛围,教师大多数时间是从事教学,导致其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虽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直在补充新鲜血液,但硕士、博士所占的比例不大,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偏低,科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而新进的年轻教师又缺乏科研经验。因此,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与本科高校的教师相比,显得先天不足。

2.教师基本科研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有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60%以上的教师缺乏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不会利用数字化期刊。某地方高职院校科研部门给予立项研究的课题组教师分配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7个子账号,3个月中,有5个账号从未进行过登录,有9个账号从未下载过一篇文献资料。从教育科研讲,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层面,很少有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将教育教学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思考层面,而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据相关统计,有近75%的教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有86%以上的教师没有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教研)课题,一些专业学术期刊高职院校教师的论文发表量不足10%,被Ei、SCI收录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

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的对策探讨

1.重视与加强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一所高职院校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同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加强教师科研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是凝聚科研实力、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与加强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术交流、科研活动为基础,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推动、协同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投入的精力和经费比较有限,加强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与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师专业特长、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校企合作单位的科研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结合,逐步建立起一支有学校特色的科研队伍。

2.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实施教师科研工作科学有效的量化管理办法,明确不同职称教师科研工作的不同标准,对教师的科研成果确定相应奖励办法。在实行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办法的同时,实行教师年度科研业绩考评制度。

3.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科研水平。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高职院校科研优势在于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第一线,与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联系紧密,便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因此,可以着力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可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依托地方经济和行业,创办培训机构,为企业职工的技能培养服务,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内在任务之一,也为开展科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高职院校应依据服务于行业、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从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找项目、找课题,要抓好立项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全面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对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重点支持,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要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应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及时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职教服务社会


 


职教服务社会:“流动课堂车”活跃京郊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通讯员  张占英

 


大兴区庞各庄镇是北京市的西瓜主产地之一。今年春天,这里的瓜农发现,有些西瓜秧根部发黄,出现霉斑,于是向负责这个片区栽培、植保指导工作的大兴区第一职业高中打电话求助。很快,一辆标有“农民教育培训流动课堂”的车子开到这里。经专家诊断,西瓜秧长霉斑是由于缺钾造成的,必须进行叶面小微量喷钾施肥。这一招果然灵验。近日,记者到这里采访时,当地农民指着满地绿油油的西瓜说,“流动课堂车”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北京市教委职教处负责农民培训的陈斌告诉记者,像这样通过“流动课堂车”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的事,眼下在北京各个区县经常发生。“创新一种新的教育培训模式,既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又能为农民所喜欢和接受,一直是我们思考的大问题。”通过多年实践和摸索,北京市于2007年年底一次性投入500万元,购置了24辆大篷车,并配置了设备,正式创建了“农民教育培训流动课堂”,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记者从大兴区了解到,仅这个区就装备了14辆“农民教育培训流动课堂”车。每个“流动课堂车”都配有笔记本电脑、摄像机,以及光盘等教学设备。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车上配备了高感光投影仪,高倍电池能连续放映24个小时,可以保证在室外正常放映,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培训。”

为真正发挥“流动课堂车”的作用,大兴区教育部门与区农委、科委横向联合,并与北京市农业科技部门协作,建立了“农民教育师资库”。师资库中有760人,老师的知识技能覆盖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随时根据农民的需要配备师资。“流动课堂车”带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蔬菜大棚、养殖基地,解疑释惑,宣讲技术知识。

安定镇徐柏村位于大兴区东南部,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安定镇农民教育学校根据徐柏村的产业布局,以“流动课堂车”为依托,在村里开展了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据村支书白俊龙介绍,该村农民人均接受培训达10次以上,有260人参加了绿色证书考试,149人取得了园艺证书,还有6人取得了农产品经纪人资格。“培训促进了村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本领。”白俊龙说。

“流动课堂车”之所以受农民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科技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兴区14辆大篷车每辆行程都达到10万公里以上,每辆车都有热线电话,随时待命,帮助农民解决各种问题。采育镇东庄村37亩核桃树叶子“耷拉了”,接到求助电话后不到两个小时,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就来到地头,迅速完成诊断并成功解决了问题。沈各庄盛产袖珍西瓜,农民袁大叔发现西瓜根部叶片出现斑点,专家李勇来到西瓜地,告诉他的西瓜得了“双霉病”,一要浇水,二要叶面喷钾。经过3天的“治疗”,他家的西瓜“痊愈”了。

北京市大兴区教委职成科科长谷锦华说,农民教育是一种效益教育,抓住这个关键点,农民教育才会有所作为。“讲给农民听,放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学,帮着农民赚”,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流动课堂车”以此为工作目标,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做好服务。

2009年6月17日《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如何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曜明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低端产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为整个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无疑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寻找应对策略,广东省惠州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邓庆宁考察了珠三角地区近百家企业和多所学校,对金融危机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诊断。

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

记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无疑也受到了影响。请您分析一下金融危机对学校的影响程度?

邓庆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金融投资产业、出口贸易产业、劳动密集型贴牌代加工企业、出口制造业等均受到了影响,由此导致产业规模萎缩、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而职业教育也被推到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沿。

职业院校要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失业、待业以及企业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等民生问题采取对策,履行职业教育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就业和再就业的战略缓冲角色。同时,学校本身也要应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战略调整,重新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教学形式,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并适度超前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低端产业造成了强烈冲击,职业院校要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应产业的升级,与升级了的产业对接。所以,教师要升级、教学要升级、培养标准要升级、学生素养要升级、整体办学水平要升级。

记者:常态条件下的职业学校,服务和竞争的重点在本区域和本行业内。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可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您认为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性调整?

邓庆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职业教育将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重要。增加学生在校受教育时段、对失业和待业者进行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过渡性培训、因产业升级对从业者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而进行的员工升级培训等,都是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中所独有的功能。即使是大学教育,也必须借助职业教育体系来化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职业院校发展还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学生就业目的地,即社会对技能劳动者的购买力因素,包括产业、行业、厂商、雇主、其他NGO组织等;二是学校生源始发地,即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来源的供应量因素,包括中学(初中)、中学生、中学教师、家长、城乡居民等。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与职业院校直接关联的这两大要素必将发生变化。对前者来说,因为订单萎缩、产量下降甚至是企业倒闭导致用工需求下降,由此将可能不再出现低端企业与职业院校争抢初中毕业生的局面;就后者而言,收入降低和购买力下降,将导致入读职业院校的支付困难。但同时,政府资助中职生就读政策将会吸引中学生入读职业学校。

实时吸纳产业最新信息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为就业服务

记者:学校的变革涉及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在不可能增添很多新教师、教学环境不可能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学校又该如何变革?

邓庆宁:就职业院校内部来说,要回答好5个问题,即教师——“谁来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 “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学校运营——“怎么办”。

“谁来教?”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到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列之中,实现教师的素质、素养、水平和能力的升级,每个教师都要具备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指导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由“双师”向“四维教师”升级,从而能够全面指导学生的发展。

“教什么?”在整个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生产运营第一线将会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运营方式、新的劳动力组织方式,以此来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些内容在中专的课本上没有,大学的课本上也没有,学校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如果没有与产业同步的话,教学组织越科学、越精细,教学资源的浪费就越大。所以,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实时吸纳市场的新信息。

“怎么教?”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解决职业院校教学如何与产业、企业、岗位等就业目的地结合起来的问题。澳大利亚TAFE学院纺织系的做法是,把一个纺织营销专业班从始至终与企业的一个纺织品牌捆绑在一起,让学生从了解服装品牌的产品设计入手,进而到广告推广、面料采购、仓储运输、生产流程、物流系统、贸易订单、批发经营、卖场销售、专卖店经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学生从入学开始全程跟踪至毕业。学生毕业之日,就是该企业录用之时,没有进入企业后的过渡期。

“学什么?”职业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使之得到融合。工科类学生在技能结构上有很强的共性,如果学生在非技能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在就业中占据优势;而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迁移能力,以适应商科专业职业岗位边界模糊的特点。

“怎么办?”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学校主要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压缩管理链条,扩展管理平面。惠州商业学校的做法就是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前者主要是选准管理成本控制点,每个学期选择100个控制点,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源效用;后者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每一个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剔除不必要的管理枝叶,从而使运营线路最短、管理层级最少、平面最大。

主动求变抓机遇迎挑战

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

记者: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时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您是学管理专业的,可否用管理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邓庆宁:研究和分析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方法很多,最为有效的建模工具是道斯矩阵分析模型。利用麦肯锡公司的SWOT分析,将院校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再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把办学资源和教学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最有机会的地方。

优势:在教育行业内,面对就业压力,以取得职业技能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将成为热潮;职业院校最有能力承接失业、待业、转岗人口的职业培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可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业。

劣势: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近年来连续扩招,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导致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下降。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在应对职业培训市场的能力上,职业培训机构占有优势,培训机构了解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用工结合紧密,组合课程反应快速,培训时段伸缩性大,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经营运作方式基本不受限制。

机会: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用工选人一般会把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重视非课堂教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的学校将会占有先机;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升级,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有竞争力的学校具有较大机会;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将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民生的政策,职业院校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中职学校发展正当其时。

威胁:面对金融危机,职业院校应该及时调整办学模式,更加紧密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金融危机将对办学条件和水平低下的职业院校形成直接的冲击;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办学不规范的职业院校可能会采取不良的市场行为,破坏职业教育的市场环境。

记者:您的分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显微镜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危机,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

邓庆宁: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必须作出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目前,职业院校要着重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重技能、轻人文的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外部定义为技能教育,甚至把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育,这使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技能教育,而在于养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行;教师最难做的岗位不是专任教师,而是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因此,打造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双引擎,就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多维能力的教学团队。基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状以及产业升级后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因此教师仅仅具有“双师”能力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惠州商校实施的“四维教师”模式值得借鉴。

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结的机制,打破学校教学边界,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学校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接学校外部的能力决定了学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拓展学校外部教学空间的能力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建立与初级中学联动发展的机制,打造学校生源输送平台。较为有效的做法是中职学校与初中三年级对接,提前导入职业教育,保证不升入高中的学生都能就读职业学校。如果说职业学校要重视生源市场的培育,那么这种对接将是最为有效的培育途径。

2009年6月9日《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  史习江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就在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意味着,作为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绝不仅仅只是优化教育内部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应当在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整体能力提升中充分体现其贡献力和价值。

职业教育必须跳出教育本位才能办好。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明显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如绍兴县职教中心创立的“车间进学校”经验和宁波象山职教中心“一个专业办一个公司”的经验,给职业教育如何及时精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脉动、进行自身改革发展和创新带来不少启示。

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强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浙江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式最直接,对社会的贡献力也最容易显现,但前提是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必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相当的敏感度。

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不能一味强调学科和专业的完整性,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次论坛就是从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这一角度,对职业教育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进一步的剖析和探讨。

2009年,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关键点上。这一年,中职将完成860万的招生任务,基本形成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格局。同时,职业教育将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战略转移。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面对随之而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活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理应审时度势、应时而动、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吸引力。

2009年5月24日《中国教育报》)


 

科学发展职教 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

山东潍坊海洋化工学校校长  赵贵友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发展职业教育?

从全面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应成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再次审视我国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产业还处在工业时代,即将或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这就需要大批的技术产业工人,而不仅仅是少量的尖端人才。

具体到潍坊,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总规划》中的定位是:“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山东半岛和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更加突出。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潍坊综合性制造业基地培养大批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的措施。

潍坊具有崇尚技能的传统。老潍县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传统的商埠和手工业城市。至今,老潍县人还以手巧而自豪。因此,发展以技能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此外,潍坊大中专院校众多,拥有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学校8所,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3所以及中等职业学校61所。高校在校生总人数1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5万人,每年为企业输送近10万名高技能人才,成为山东半岛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在全省各地市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潍坊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一个是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和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与之相配套的就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这表明潍坊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决心。

职业教育可以成为人本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应试教育“淘汰”下来的,而且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的家庭。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从教育规划的情况看,50%的学生要上职业学校;从现实的招生情况看,都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如果不接受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么直接进入工厂,成为低端工人;要么在家务农,成为没有技能的农民;要么变成盲流,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在追求公平、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把过多的教育资源给了50%的应试教育优胜者,而淡忘或者忽视了另外50%的弱势群体,显然不合时宜,更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关系到社会50%人群的公益事业,是人本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全面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客观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势必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领域将成为改革的先行者。我们有必要对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要分析。

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如今,大家对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很多误解,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投入一样,其实差距很大。一是办学条件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职业教育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所有的办学条件以外,还需要具备足量的、前沿的实验实训设备。没有这些设备,只能是“黑板上开机器”,书本上做实验,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人才。而这些实训设备,动辄十几万、上百万,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巨大负担。同时,实训中的耗材花费极大,有的学校甚至用萝卜代替钢材教学生学车工,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二是在师资培训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为了培养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相比较而言,普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投入就没有这么大。此外,有些技术,在职教师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好,必须聘请企业人员来上课,这又是一部分很大的投入。三是办学经费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职业教育必须站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开展服务,专业设置需要围着企业转,课程建设需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学生实习需要企业配合,学生就业需要企业接纳……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经费投入。

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不可否认,当前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问题。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得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二是实训条件急需改善。实训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据笔者调查,目前,每个学生的实训时间不足15天,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高技能”的标准。三是师资条件亟待改善。原先的教师大多从普通教育中沿袭而来,理论强、实践差,基本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瓶颈”问题。一般来说,博士、硕士教不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发展氛围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还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大家对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高考上,忽视了没有参加高考或者高考落榜的同龄孩子,虽然这批孩子的数量多于“金榜题名”的孩子。对于家长来说,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二是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不够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愿承担培养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进厂实习这一环节难以落实。

从全面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

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尽快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50%甚至更多人群的成长,意义重大。职业教育需要大的投入,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很难办出先进的职业教育。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役。

2009年6月1日《中国教育报》)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职教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玉文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由于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一部分面临毕业的学生选择以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其胆识和魄力令人赞叹。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资金、对市场不够了解等原因,大多数人并没有尝到成功的果实。某高职院校有个男生,在校园旁开了一家水果店,后来由于租金上涨等原因,几经努力,水果店最终还是关门了。像这样怀揣着美好的创业梦想,却深受失败折磨的学生不在少数。

创业,仅凭热情是不行的,还需要进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为学生拓展新天地

说起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不提到江苏省。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2008年,全省职业学校有9189名学生创办了1536个小企业;2009年,创业教育实施“十个一”行动工程,即建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筹建一个创业教育扶持基金、编写一本就业创业教材、开展一次创业项目大赛、举办一批创业辅导报告会、开展一批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批职校学生创业园、打造一个就业创业教育宣传平台、推出一批学校创业教育典型、树立一批学生创业标兵。他们还规划出远景蓝图:到2010年,全省将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创业基地,使职业学校在校应届毕业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数达5%左右。

泰州是江苏省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典型。该市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对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规划、指导。组织编写了《看我创业——全市职教学子创业风采录》,作为各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素材,并指导部分职业学校设立“校友创业一条街”,开展“在校生创业实践研究”。2007年,该市引进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他们还组织了两期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共培训了82名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创业教育师资(CET)认证。同时,各职业学校结合主题班会、采访创业者、考察企业等活动,促使其“内化”。

2008年起,泰州在5所职业学校启动了学生创业园的试点工作,让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后,先在学生创业园中创立自己的公司,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的实践锤打,使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明显提升。开展创业教育前,在问及学生对于“就业方式的理解”时,86.7%的学生认为是“等安排,靠学校”,8%的学生认为是“靠父母,靠亲戚”,选择“自己创业”的只占5.3%。开展创业教育后,学生觉得创业天空开阔,各学校的小商品销售、二手图书、校园洗衣房、垃圾回收公司等校园创业实践项目不断涌现,哪里有商机,学生创业实践的项目就做到哪里。

应营造更加开放宽松的环境

认识不到位是开展创业教育最大的障碍。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马斌说,实践证明,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不在学生,而在教育者自己。诸如创业是能者所为,普通平民只能敬仰不能接近;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职校生还能创业吗;学生创业不是学校的事,等学生工作以后再创业;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很好,没有必要创业,等等。马斌反映的情况具有普遍性。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紧贴经济、面向就业的技能教育,技能创造财富,技术赢取未来。以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创业,以学生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以校内创业带动校外创业,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理应率先,同时也大有可为。

也有专家指出,开展创业教育,还必须改变学生从学业到就业这种单一的成才模式,应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如在学制和学籍管理方面,要建立一种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先完成学业再创业,或先创业再回来续学业,甚至还可以既忙学业又搞创业。否则,仅凭学生的热情,很难形成学生自主创业的规模和气候。

 (2009年6月1日《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鲁班行动”激活近七百农职教师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玉

  


“过去,我靠一本书,给学生上了多年的专业课。我最害怕的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回答学生们的提问。作为教师,给学生讲那些远离生产实践的理论,我的职业良心时时受到谴责。”在大连旅顺职教中心“鲁班行动”培训现场,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正在接受焊接高级工培训的张盛华老师十分感慨地说。

 一本专业理论教材讲得滚瓜烂熟,可到企业、下车间动手操作却从未经历过。这是多年来大连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背景下,大连市教育局作出了加强农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由大连教育学院负责培训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

2007年,大连市教育学院正式启动了旨在培训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鲁班行动”。大连教育学院通过深入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单位、农村职业学校调查,确定了集中培训与个性化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工作程序为:集中培训—个性化自主培训—集中培训—考核认证。

据了解,“鲁班行动”实施两年来,已对50余所农村职业学校的680名教师进行了培训。这些教师全部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核认定的中、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这样,大连市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了45%。据大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靳雁涛介绍,到2010年,“鲁班行动”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将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90%以上。

“鲁班行动”圆了众多职校教师的“技能”梦。普兰店职教中心参加“鲁班行动”培训的教师刘毅自豪地说:“我可以指导学生专业实践了,我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职业中专教师了!”瓦房店机械职业中专先后有2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如今他们都能较熟练地进行机械加工和焊接操作。

 (2009年6月17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杜蜀宾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硬件基础条件落后,扩招后学生数量剧增使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实践教学管理过程松散,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实践教学考核模式陈旧,尚未建立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标准,专业技能考核缺乏力度。四是教师队伍结构存在问题,青年教师居多,其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实践经验缺乏,兼职教师数量少。五是尚未做到所有学生真正顶岗实习。因此,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实践教学创新的动因分析

1.高职实践教学创新的外在动力。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素质、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毕业生的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偏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突出。因此,需求压力是实践教学创新的巨大动力。

2.高职实践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决定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唯有吸收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全面创新实践教学。

二、高职实践教学创新的路径探索

1.更新观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新观念是先导。不仅领导、教师要更新观念,学生也要更新观念。要坚持高职教育的正确定位,坚持高职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紧紧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按照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从施工方案制定、放线测量开始,到地基施工、楼板施工、结构施工、管道安装施工等改革课程体系,与龙信建筑集团、中煤三建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逐项培养学生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加强。

2.以人为本,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通常,实践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方法和考核标准,看上去似乎是公平、公正、合理,实际上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差异性,从而挫伤了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应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创新实践教学,应用差异化教学形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积极性。我们在实施差异化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差异化分层教学。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及教学的难易程度。二是差异化组合教学,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差异化分层教学采用三种形式: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层,制定“兴趣自选式实践学习套餐”;第二,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制定“难易自选式实践学习套餐”;第三,根据课时分层,制定“课时自选式套餐”。

3.从严管理,创新实训教学考核。要使实践教学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各类实习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各类岗位责任制,强化实践教学软件建设,共享实践教学场地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创新实践教学的考核。重在制定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一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考核可分层次,实施单项岗位能力考核、综合岗位能力考核、关键岗位能力考核。学院在实践中采用在顶岗实习条件下校企合作按照实际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使考核内容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考核结果与考证、考级相联系。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标准,将学生实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挂钩,将量化考核、跟踪调查、学生评价等纳入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务求真实,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首要必备条件。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及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改变过去以专业或课程建设实验室的方式,应按照专业群或工作岗位群建设实训中心或工业中心,实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应突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增加高新技术含量;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拓展岗位群技能内涵;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开放性,按照互惠互利原则与企业合作共建,使其具备提高社会效益的显著特点。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煤矿安全技术实训基地和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筑节能和开发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创新投资机制,采取校企联合共建、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捐助建设等多种方式,3年来企业捐助的建筑设备、煤矿设备达到240多万元。校企联合建设的江苏省水立方装饰设计研究院、睿智公司等融生产、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企共建企业3个,企业投资达到350万元。同时学院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与区域内同类学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夯实了实践教学的基础工程。

高职院校在加强和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企业为中心,以服务求支持。校企合作要长期稳定、深度合作,必须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校企要签订协议,以合约的形式固定合作模式;二是在企业建设实施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三是聘用一批相对稳定、技术过硬的兼职教师并给予相应报酬;四是在企业设置一批固定的顶岗实习岗位,而且要在技术开发、鉴定、学生培养、校企人员培训交流、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开发、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广泛合作。

5.狠抓队伍,创新“双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办出高职自己的特色,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德高”、“学高”、还要“技高”,要不断吸纳国外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现代实践教学手段,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实训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较深的理论根底、过硬的实际操作本领,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双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住以下要点:①改革教师职务评聘机制,把专业技术能力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②改革用人制度,创设高职教师准入机制,从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招聘教师;③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从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调研,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④加大企业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三、高职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考

实践教学创新工作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就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政策层面。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可利用政策,如:给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一部分税收等,促进学校和企业的结合;还可以探索设置有国家扶持的专用于生产、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企业,形成融教学、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企业模式。

2.学校与企业层面。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同时,学校培养千百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企业这个支柱。从这个层面讲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要使校企合作稳步、健康、持续进行,有两个机制必须创新。

第一,双赢机制创新。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行业或企业资源、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专家成为实践指导教师,请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生实习等问题。企业通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预就业实习,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和各项专业能力,为企业选拔优秀的高素质员工。企业还可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教育资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促使学校、企业达到“双赢”。

第二,互动机制创新。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学校要确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要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需求、困难和利益,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要主动建立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之间、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和纽带;企业要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学校提供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学校及时更新人才培训方案出谋划策。校企之间还应进行文化方面的互动,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让校园文化走进企业。总之,要以学校方面的主动,赢得企业的信任,企业要以支持与配合,促进合作,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

 

高职:就业率背后期待破茧化蝶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近3年,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保持在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今年会怎样?

317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年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把主题定在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上,其义不言自明。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在表达一个共同的信心:接受挑战,积极面对。与此同时,会议还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基层就业空间广阔,高职学生到基层就业大有作为;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市场需求;要帮助毕业生务实就业期望,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要加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在这次会上,主办方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和《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不仅集聚了来自全国300余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还有来自基层,包括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及在一线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学校教师和毕业后创业的学生代表,共同为毕业生谋划就业。

学校作为:根据市场调整专业

学生就业率往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专业如何设置和优化,如何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并且利用好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怎么做?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课。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系系主任隋修志:

改旧换新,

提前预测市场需求

我来自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特点。我谈三点学校的做法:

第一,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特点、行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前谋划,增设新专业。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国家铁路建设的速度就在加快。我们预测到测绘行业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几年前我们就增设了工程测量等测绘专业,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我们跟踪市场,眼睛尖、鼻子灵,超前预测到了高速铁路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提前增设了高职铁道技术专业,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第二,根据市场变化改造旧有专业。当前,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了4万亿元,其中有2万亿元要用到铁路建设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会有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面对此种情况,学校把旧专业改造成需要的专业,比如把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造成电气化铁道专业。

第三,主动适应铁路国际化集团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英语、懂商务的“四有”人才,我们已经与中集集团达成了协议,中集集团在菲律宾援建的铁路项目需要大批的毕业生,我们正在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工作,很快就有一批毕业生奔赴菲律宾进行技术工作。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

专业调整紧盯市场

职前培训进校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事,其中两个实现尤其值得一提。第一是专业调整紧盯市场,实现主动应变;第二是职前培训进校园,实现合作培养。

为了做到这两个实现,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地铁的定单班,这个班主要的学生是我们招生时的机电专业班,开始准备做汽车企业定向。但是2008年年初我们预感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汽车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我们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北京市地铁公司联合培养,地铁公司提出他们的课程,需要什么知识,我们拿这些知识和专业进行比对,然后调整。另外一个邮政班也是这样,邮政企业在和我们合作之前已经10年没有正式招生,招的都是合同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员工结构亟待改变,所以和他们合作。学生的来源各专业都有,招生的时候有英语专业、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等等。邮政公司的领导说,我们不能设置专职美工师,但是希望员工有欣赏水平,在网点的布置上起到作用;招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因为如果营业员有很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才符合北京市场的需求。通过这件事,学校受益很大,对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的调整、职业意识的培养、专项技能的提前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教师涂云海:

动态职业生涯规划

助学生创业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提出一个理念,就是要把传统的、静态的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请他们到人才市场、到中小企业去了解市场的行情,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好课程的开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职业指导课列为高职毕业生的必修课,由院长牵头召集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专业教师联合编写职业指导教材。

海豚潜得越深,跳起来就越高。学生在校期间要做海豚,在学校里要扎扎实实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好。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激情、热情。这和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早有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学院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平台,作为他们创业的载体。

2004年学院与共青团温州市委联合建立起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通过实践与孵化,成功注册了14家成熟的创业实体和正式成立的公司,62个创业团队在创业园区得到了锻炼。2008年,该园区学生创业实体的营业额达到423万元,学生公司和工作室累计提供2.8万人次的勤工俭学和就业实习岗位。为扩大创业园区规模,形成特色创业项目,学院拿出2万平方米场地,先后创建了温州文化创意园、温州电子信息科技园、知识产权服务园,作为设计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经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平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

从走投无路

到找对出路、闯出新路

谈到调整专业问题,刚才有专家报告分析说,凡是各项指标排到最后的,不是艺术类就是法律类、文秘类。我们学校1997年开始办法律、文秘专业,当时也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那时候缺法律人才,所以这个专业办起来很好。过去学生还可以进法院、检察院找到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法律的逐步完善,又加上用人单位提高了门槛,就业就很难办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不断改进专业,现在改为法律文秘速录专业,这个方向改对了,因为法院缺书记员、会议缺速记员。今天为大家提供速录的学生也是我们法律专业速录的学生,速度都在每分钟220字以上,这两名学生已经被中央某大机关录用,并通过政审,正好赶上咱们的会议,于是又来再露一手。

在用人单位挑他们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插曲。开始我们得知要的速录员标准是硕士以上、每分钟录200个字、党员,结果全北京市都没有找到。后来降低门槛,本科的也行,还是很难找到。最后又降低门槛,高职生也可以,于是我们的学生被录用。用人单位说今后就用高职的学生了。我们还有一个速录专业的学生到了全国政协,还有一个到了中行,当然大部分是在法院担任书记员。这就是我们通过适时调整专业,从走投无路到找对出路,到闯出新路。

基层观点:到基层建功立业

眼光向下,就业的路其实很宽广。国家多项政策鼓励大中专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大多活跃在一线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如何看待高职院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就业率。这次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商讨学生就业问题,各校掌门人眼光独特地把功课做在了关注用人单位的评价上。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镇长李中华:

新农村广阔天地

更有作为

高职院校毕业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并不是某种趴在玻璃上的昆虫,有光明,没前途;而是有光明,前程似锦。作为新世纪的一个镇长,我要说这样一句话:新农村广阔天地,更有作为。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沿,一个乡镇、一个村队,需要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我认为有三种人:

第一,应该是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比如现代农业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有人去运作,去变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第二,要有推动农业产业的实用技术人才。现代的农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农业了,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可谓大城市、小郊区,但是郊区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是承接城市人口,乃至于国内外友人休闲的载体和场所,因为有高职专业人才的支撑,使有效的土地资源获得了更大的效益。比如我们有一个30亩基地的樱桃园,有一次光开花不结果,我们专门找到了北京农职院的专家,他们不仅把脉,而且派学生参与生产,使我们的园区获得了新的发展。

第三,需要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随着农业产业的完善,随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加强,随着外向型经济互动的产生,管理人才应运而生。比如我们从一个日本世界500强的企业引进了一项技术,在谈判过程中,有一天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晚上10点半。因为人家有管理团队、有技术团队、有法律顾问团队,而我们只能边谈边想、边谈边问,效率很低。反过来,我们如果有了高职毕业生,有了我们的实用型人才和管理者,我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效益。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社区主任陆星琴:

社区服务、社区管理

是一个大空间

现在的社区管理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我们常常说,社区管理人员要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会做、静下来能思。我们的社区管理,确确实实需要这么一批热爱社区、有专才、有实践经验的人。

我们社区是浦东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化过渡以来成立的大型社区,现在已经有20万人口,人员结构多元化。这几年我们对社区提出了一个定位,就是要把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精品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高质量生活品位的文明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新机制管理的社区。在这样一个高品位定位之下,就需要有大批的热爱社区的人才来我们这里工作。我们这几年连续招聘了近百名大专院校的学生到社区来就业,他们在社区都有很大的作为。通过这几年在社区的锻炼和实践,有很多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从事社区管理岗位的大专学生还考上了公务员。我们年前招募了30名见习生到社区见习,通过见习,使他们对热爱这份工作、从事这份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特别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到我们社区来见习,以后热爱这项工作。

国家指引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城市社区,特别是提出要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按照传统的就业观念,学生还是喜欢到大企业去拿一个铁饭碗、金饭碗。我也看到了一个资料,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特大型、中型、小型有一个划分标准,按照新的标准,全国的企业99%以上都是属于中小企业,大型、特大型企业只占不到1%,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必然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温州瑞丽集团副总裁陶保健:

不要光想做老虎

要学老鼠的生存本领

温州是一个私营企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我们瑞丽集团,1987年创办的时候只有7个人,年产值不到10万元。通过2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高职院校要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去就业,空间是很大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与校企合作,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要考虑与企业为伴、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这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到了企业马上能够顶岗上班,这几年我们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浙江工贸学院瑞丽职业学院,企业比较早地和学校学生进行交流,讲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市场理念、我们对生产的要求,在学校里成立了实训基地,通过现场管理、生产质量控制等,使学生在学校里就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

第二,建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现在大家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性,但其实到单位里不可能都是一对一地对应我们的专业,所以如果能一专多能,发展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工作的岗位就多了。举例来说,我们的汽摩配,都是机械装配,大家知道现在汽车发展的方向是机电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需要一专多能,不光能做机械加工,还要会电焊、会数控机床,今后还要会维修。

第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他今后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继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根据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专长,结合企业的需要再进一步提升。在目前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重新开发产品,拓展新的市场,要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对机制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进行市场调研、要进行可行性报告分析、要立项、要技术改造,等等,这就牵扯到很多文秘的工作,很多企业缺少这方面的项目管理人才。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针对企业管理、针对市场营销、针对产品制造工艺来培养学生这种基础的能力,在学校里教会他逐步去提升,他到了单位以后就可以进一步适应这种需要,形成多面手。我们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有实用能力的高技能毕业生。

第四,建议学生要做老鼠,不要想做老虎。我们做出口,和外商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印度的客商跟我们讲了这句话,现在大家都想做老虎,其实老虎的适应能力很差,现在的东北虎都成了稀有动物,都要保护它。但是老鼠怎么消灭也消灭不了,印度老鼠已经成精了,老鹰在上面看成千上万的老鼠在活动,老鹰也对付不了老鼠,虽然大家很讨厌老鼠,但是它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就业案例:实现自主创业理想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好不好,用什么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业好不好?就业以后,能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些虽算不上唯一标准,但也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毕业生如何在岗位建功立业。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园艺专业学生王守云:

毕业后

我选择了创业

  我去年毕业,没有直接去就业,而是选择了创业,来实现我的就业理想。毕业之际,我承包了学院的1200平方米大棚,进行蘑菇生产,投入了菌种、菌袋,目前已经成熟800多平方米,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扣除2万元成本,获益不低于3万元。我打工的时候挣的钱一个月只有1000元,我创业的钱比打工挣的钱多得多,这使我很有成就感。

我在学校时,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个过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加上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这让我对创业不仅有了兴趣,也排除了后顾之忧。

在校期间,我在选择专业课程方面,从蘑菇制袋、生产管理、销售,各个流程都去参与,下课以后以及假期,都去参与生产管理,还到农业研究所去实习,这就提高了我的基本功。去年我们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我知道这个信息以后,就选择了这条路。我有今天,是学校培养的结果,所以我不仅自己创业,还带动我的学弟、学妹和我一起创业。

这两天我到北京来开会,大棚就交给2007级的学生来管理,我来这几天,每天都有蘑菇要出,从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每天都是他们来做,我对他们完全放心。

2009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3年将免费培训2000村干部

  新华网记者 黄兴华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开展扶贫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办“村官”培训班,计划3年内免费培训2000名村干部。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期村级干部培训班上,来自新宁县羊坪村的村支部书记何本海感慨地说,免费培训不仅圆了他多年到省城高校学习的梦,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也增强了当好村干部的责任感。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湖南省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扶贫办扶贫培训省级示范基地,2004年以来,这个学院一直承担实施全省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工培训工作,目前已为农村贫困地区培训富余劳动力8000多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学院感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而且还要培训一批有发展思路的农村基层带头人。去年,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湖南省扶贫办的支持下,学院着手开展“村官”培训。

去年128日,首期村级干部培训班在湖南省科技职业学院结业,来自古丈、安仁等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118名村官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培训中,“村官”们听取了有关部门领导和省内高校专家开设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十七大农村政策、科技兴农、农村信息化建设等专题讲座,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村考察学习和交流。在随后的两期培训中,又有来自桑植、芷江等贫困县的238名村干部接受了培训。

“只有让村干部从思想上脱了贫,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杨栋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学院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免费招收2000名村干部来校培训。同时,对培训过的村干部建立档案,确定专人负责联系,并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网络优势,为村干部继续教育、所在村人才引进、科技兴农及文化建设等提供后续服务。

2009年6月4日新华网,转载自http://zhijiao.jyb.cn/zyjyxw/200906/t20090604_279366.html)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专业建设—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来访我院  57日上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一行9人来我院进行教学交流。我院立信会计学院、信息物流系和工商系的教师参加了交流。吕一中副院长出席交流会并讲话。我院立信会计学院负责人就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负责人对我院“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会计专业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等做法和经验表示赞许,认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双方还就示范专业建设、岗位技能需求、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两校教师分专业进行了相互交流。会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还参观了我院的大学生实训一条街和综合实训楼。

我院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着长期的合作传统,双方互访十分紧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是两校的共同愿望。此次学习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两校教师都表示交流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

2009年5月8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0905/090508.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在学院网站公告信息栏发布了十佳教师举行公开课的通知,将07-08学年度十佳教师举行公开教学观摩课的主讲、课程、时间、地点等事项进行公告。此做法对我院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关情况参见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我院重点专业报送的10个培训项目被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备案并列入《2009年度师资培训计划》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9年1月20日发布的《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2008年度总结及2009年度计划等相关事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9]7号)要求,么居标副院长在寒假里专门组织示范办、继续教育学院及国家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的领导及负责人就“2009年拟申请备案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将面向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的16个培训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教育部高教司。

2009年4月24日,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网上发布了“备案并印发《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指委、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2009年度师资培训计划》的通知”(教高司函[2009]76号,),我院有10个项目批准备案并列入2009年度师资培训计划。此项工作对于我院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及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验收具有深远的意义。

继续教育学院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将于近期配合各重点专业按照备案的项目规划,根据各重点专业优势、集中学院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促进学院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真正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品牌与声誉。(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dky.edu.cn/dae/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1545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营口市农业“官产学研”项目为载体 创新经济建设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纵深发展,发挥我院在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三农”建设服务,我院围绕营口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保持本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谋求与营口市展开全面农业生产合作,达成了以“官产学研”为载体的共建项目对接协议。2009年6月3日上午,在营口市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营口市农业“官产学研”共建项目对接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我院蒋锦标院长、荆宇副院长等一行7人作为项目对接单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营口市政府市长助理刘作伟主持,营口市委常委、副市长曲广明出席会议。我院等4家共建单位进行了项目对接。

会上市农委主任冯殿辉发布了《2009年营口市农业官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我院蒋锦标院长作为合作共建单位代表做了表态性发言。荆宇副院长代表我院分别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曲广明同志作了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了“官产学研”这一共建形式对于营口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本市实施共建后的农业生产前景进行了展望。

我院参与“官产学研”共建项目涉及4大类25个小项。即新农村示范村共建项目:盖州市二台乡牌坊店村苹果生产、盖州市徐屯镇龙湾村生姜种植、鲅鱼圈区红旗镇达营村葡萄生产、大石桥市旗口镇后会村葡萄生产、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林地经济、盖州市西海办事处红旗村海产品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共建项目:设施晚红关键技术研究(九垅地)、无公害黄瓜生产(老边区柳树镇)、大棚蔬菜生产(开发区安平村)、水稻生产综合指导(大石桥后会村)、种鹅养殖示范基地(营口市老边区);科技人员挂职,开展科技共建:派驻老边区路南镇副镇长(蔬菜专业)、大石桥市博洛铺镇副镇长(蔬菜专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偿委托检验检测:农业投入品执法委托检测(化肥微生物肥料添加剂,农药、兽药、饲料,农作物种子例行鉴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农产品认证及质量检验、环境监测(土壤、水质、大气)。涵盖了种植、养殖、果品、检测、生态等方面,参与教师40多人。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lnnzy.ln.cn/ShowNews.asp?id=455 )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育人校企一家亲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强

 


既是河南省测绘工程院项目部的副主任,又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今年即将毕业的张磊目前是双重身份。“我们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培养人才,最后再将优秀毕业生留到单位,3年的合作已经让我们校企不分家了。”说起双方的合作,河南省测绘工程院院长宋新龙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通过校企合作、生产育人受惠的,远不止河南省测绘工程院一家。近3年来,黄河水院与51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双师型师资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495个,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达21466人,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2730人,占全校毕业生的一半以上。该院院长刘宪亮表示,学院坚持“企业的需求是学院的责任、企业的选择是学院的目标、企业的评价是学院的标准、企业的发展是学院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坚持生产育人,校企结合已从形式上的接触发展到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产品合格不合格,用人单位说了算;生产育人如何育,现场实践是关键。学院从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西门子自动化驱动集团、河南省中信集团等上百家企业聘请279名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训教学等,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1,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达45038个课时。作为水利系爆破与拆除方向的兼职教师,全国知名排爆专家、高级工程师王百姓,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平煤集团开封公司工程师张付忠,在上“工程安装和调试与投运”等课时,把讲台搬到了企业生产现场,手把手地讲授,使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不但要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现场,还要把生产现场搬到校园里。走进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水利枢纽、渠系建筑等20多个仿真水工建筑物模型栩栩如生。水利系主任刘纯义介绍说,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学生现场实习看不到施工过程而且很难动手的难题,学院与河南省水利设计院等单位合作,精心设计施工,使实训中心可以进行截流模拟、渗流观测、水力发电等10个实训项目。因为这里“太好玩了”,不少学生下了课还不愿走,甚至晚上还要来“动手”,以致老师干脆把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学生。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院组织43名专业带头人到葛洲坝工程局实验检测中心等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和考察,了解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实际情况,安排1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不少老师回来后就修改和完善教案,使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尽可能地“无缝对接”。

丘文彪是自动化工程系电厂电力专业0602班的学生,今年2月至5月在广东安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顶岗实习。他说:“穿田过户地验收农网改造工程,跟着师傅做电缆头、送电源柜、搞线路抢修,虽然只是做副手,但是学到的技术却是以前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收获太大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0608班学生党亚辉,在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顶岗实习期间,就参与了城镇规划测图、新农村规划测图等生产性项目。他说,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比较零散,而实习中通过技术骨干的指导,学会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目前,他已经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签订了就业协议。

校企结合、生产育人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黄河水院为此费尽心思。刘宪亮说,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原来大多被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但这样企业用人只有半年时间,学生走后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补充有一定技能的生产人员,最终可能影响生产工期。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院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校内校外交叉,教学环节交叉,使岗位不空缺,生产不断线。学院将半年的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使生产岗位上全年都有实习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探索出“四能递进、高峰补岗”的生产育人模式,针对道桥施工项目多在春夏两季,一线岗位急需大量技术人员的行业特点,设立“暑期补岗”和“适时补岗”。环境监测专业形成了技能培养与行业标准融通、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融通等“五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与了全国环境普查、河流监测等活动,今年,该系80多名毕业生大都名花有主。而最令学院满意的是:2004级机械设计专业到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的53名学生,因表现突出,全部被企业录用。

“作为企业,我们测绘工程院测绘队需要大量的测绘人员,过去也同几所高校搞过合作,但学校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学计划,不愿为企业的生产需求而更改,而黄河水院做到了真正为企业着想。”宋新龙院长说。今年6月到9月,要完成“数字郑州”等测绘工作急需人手,学院就加班加点将课程在六一前结束,让测绘专业0805班的学生到企业来工作,实习期间企业管吃管住并发给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报酬。“我们一个100多人的企业,几年时间人均效益翻了十多倍,黄河水院的学生出了大力啊。而作为回报,我们年年都接收黄河水院的毕业生。校企结合、生产育人,真正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宋新龙说。

  2009年6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二十)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开通试用

 

国内重要的人文社科类文献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已面向我校用户开通试用。试用网址:http://ipub.zlzx.org/

用户名:BJNZY(大写)      密 码:BJNZY(大写)

(要求校园网内用户及VPN用户登录)

附:数据库相关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是国内大型的社科、人文专题文献数据库,分“全文”和“索引”两套,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连续出版,是文科师生及相关工作者的一个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

全文数据库从全国几千种报刊上精选出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全文,按专题分类编辑。内容囊括了1995年以来印刷本《复印报刊资料》百余种专题刊物的全部原文,并将不断增加。文献归为教育、文史、经济、政治四大类,全文库目录先按年度或季度再按类别编排。每条记录包括文章的题录、文摘、全文、有关著录项。索引数据库汇集了1978以来印刷本《复印报刊资料》上的全部“索引” 题录300多万条,并逐年增加。文献归为哲学、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艺、历史地理、科技和其它八大类,1978—1997年的题录数据可按类查找。每条记录包括文献的名称、作者、原刊地、刊名、刊期、页号等信息。

该文献资源可以在校园网上免费使用,读者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直接访问该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和下载。

数据库编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编辑加工、信息发布的学术研究出版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发行等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信息资料出版机构。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图书馆网址:http://lib.bvca.edu.cn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07@hotmail.com